任哲 雕塑《成吉思汗》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现场
“凡有华人地方,就有金庸读者。”金庸,这位武侠小说的宗师,以其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和深入人心的侠义精神,影响了数代华人。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人文精神。在香港这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金庸的作品更是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深深烙印在香港市民的心中。
2024年是金庸先生的百年诞辰。3月15日,正值金庸先生农历生辰(二月初六),“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启幕。该活动通过一系列跨界合作,融合文化、艺术、创意、及教育的精彩活动,打造独特文化体验,向世界展示“侠之大者”不朽经典,说好中国故事。
雕塑家任哲素来以武士形象的艺术作品广为人知,在金庸家族的授权下,他历时4年,共创作了36尊金庸小说中的角色人物雕塑。在“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这些雕塑作品分别亮相于爱丁堡广场的“江湖盛汇”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任哲雕塑展”,免费向公众开放。同时,任哲还为金庸先生创作了雕塑铜像,由金庸家族捐赠并永久陈列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活动启动前夕,艺术中国采访了本次活动的创意人才、雕塑家任哲。
任哲 雕塑《周伯通》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现场
艺术中国:怎样的机缘让您参与到金庸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中来?金庸先生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任哲:我在2020年的时候得到了金庸家族的授权,创作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从那时开始筹备,一直到今年,历经4年,恰好在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将作品呈现出来。我非常感谢金庸家族能给到我这次机会。在这个项目的过程当中,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很多仁人志士的帮助和鼓励。
金庸先生的小说其实伴随着我整个青年的成长阶段。他对我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我也希望把这一份人生观和世界观,传递给新的年轻人,让金庸小说中传递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在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中得到传承和发扬。
任哲 雕塑《杨过》《小龙女》青年版 香港中环爱丁堡广场现场
艺术中国:您如何从原著中遴选出人物进行创作?
任哲:金庸先生的小说,浩如烟海,人物众多。在创作过程中,如何从中挑选人物,让大家对耳熟能详的一些人物形象能有共鸣,这都是非常难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令狐冲和张无忌,如何把他们的状态表达好,是我在整个创作中一直思考的。
关于人物的筛选,大部分我们还是选取了金庸先生笔下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人物形象。希望观众在看到作品的时候,产生一定的共鸣,进入到金庸的武侠世界当中。我希望还是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进行传承和表达。这次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表达兄弟之情,即人跟人之间的相互托付于信任,一部分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和互相扶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表达家国情怀的胸怀和感情。
任哲 雕塑《郭靖》《黄蓉》 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场
艺术中国:相比之前的创作,您本次的创作有哪些提升与突破?
任哲:首先从创作的题材来讲,过去的我的人物形象是属于符号性和抽象性的,这次是首次具象人物形象的描写。大家能看出这个人物是谁,因为他背后有他的故事系统和情绪情感。同时还有人物后面背景的塑造,也需要和我们心目当中的人物对上号。
第二,从表达的形式上,我原先的作品相对都是单一作品,但是这次增加了群组性的人物,它需要人物形象之间的相互搭配和穿插关系,从制作的的方式和技巧来讲,它比一个人物相对来讲要难一些。
第三,是作品的体量和数量。金庸先生的小说浩如烟海,里面人物众多,这个系列涵盖了人物的青年、中年一直到老年,以及男性、女性和不同的朝代。因此,对整个的创作来讲,它对知识储备系统和资料参考系统的要求,都要比之前创作的难度要高。
因此在整个的创作过程当中,第一年的时间基本上是在读小说、看电影,参考各种评论,还走进金庸先生的家人、朋友,去了解金庸先生创作的背景资料,从第二年着手进入到创作本身,开始有草图、构思和一些小稿,然后开始陆陆续续每年有几件作品诞生的状态。
任哲 雕塑《杨过》《小龙女》 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场
艺术中国:在这次为金庸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塑像的过程中,融入了您怎样的思考?
任哲:我一直都是在用当代的视觉语言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家的工作非常像一个翻译者,我们实际上是用当下时代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审美形式,把传统的文化进行重新翻译和梳理。我本身是一名80后,我们成长的年代是伴随着很多电影、动画、漫画、游戏和展览等,所以在我的很多的作品里面也能看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印记,与一些美学符号。
我一直创作的主题是武士的形象,武士讲究的是自己和自己的一个对话,讲究的是不断超越自己的一个过程,但“侠之大者”其实是人和别人的一个状态,这与跟中国传统文化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样的境界,我也希望能通过这个展览,让自己不断的提升,同时把自己的一些领悟带给大家。
任哲为金庸武侠人物绘制的形象草图 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场
艺术中国:在创作过程之中,您对金庸先生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变化?为何想到为金庸先生铜像?
任哲:我从小都非常崇敬和敬佩金庸先生。在这次的展览筹备之中,又重新温习了金庸先生的著作,也听到了很多评论家的采访和报道,更重要的是,我也走近了金庸先生的家人和朋友,了解了金庸先生为人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让我对他更加的敬佩。平凡的人,因为做了不平凡的事,因而成就了一个伟大的人。金庸先生之所以能创作这样的作品,是因为他的性格和为人。他在创作当中,也把自己融入了小说的人物里,我在创作的时候,也尽可能把金庸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和侠义心肠表达出来。
创作金庸先生铜像是为了向金庸先生进行致敬。这尊铜像将永久陈列于香港文化博物馆的金庸馆中。在选择金庸先生的形象的时候,也经过反复多次的沟通和研究,最后选择了金庸先生家人最喜欢的时期,同时也是大众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时期进行了创作。
任哲创作金庸武侠人物的过程泥稿 香港文化博物馆现场
艺术中国:作为一名艺术家,您认为在推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担负着怎样的责任与使命?
任哲:我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名文化的工作者,在中华文明复兴的时期,我们应当肩负起一种传承和发扬的责任。首先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借助国际化的形式和渠道,把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梳理与再创造,然后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化交流、传播、展览去践行。哪怕一尊小小的雕像都能让它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用中国文化去指导人生。
“侠之大者——金庸百年诞辰纪念·任哲雕塑展”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