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旭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2007年5月13日),出家后法号妙真,辽宁省鞍山市人,中国著名女演员、企业家。1984年凭借独特的气质与修养出演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一角,1987年《红楼梦》播出后,其对黛玉的诠释深受观众喜爱,名声享誉海内外,从此她的名字便和林黛玉紧紧相连。此后她弃演从商,创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与文化传媒事业。

1999年皈依佛教,学佛7年间,对慈善事业献出了几千万元的捐赠。2006年5月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2007年2月23日(正月初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出家,法号妙真,同年5月13日22时51分在广东深圳圆寂,享年41岁。

个人经历

早年经历

陈晓旭,1965年10月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父亲陈强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是鞍山京剧团的导演,而她的母亲王元夕则是一名舞蹈老师;1970年至1978年间,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和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

得益于父母的艺术基因,陈晓旭早早的体现出舞蹈天赋,12岁时已经可以做白毛女倒踢紫金冠的高难度动作。她的父母希望她能女承父业,但她不喜欢京剧,醉心于芭蕾。在通过所有的芭蕾考核后,却最终因政审鉴定未通过而不得不放弃。落选并没有让她心灰意冷,转而开始写诗,14岁时发表了个人第一首诗作《我是一朵柳絮》,15岁开始在《青年诗人》杂志上发表自己的作品。

1979年,进入鞍山市话剧团担任报幕员,在团5年的时间里,她每天艰苦练功,得以接演一些小配角。

演艺经历

初出茅庐

1982年,凭借饰演电视剧《家风》中男主角刘海泉的妹妹刘大妹正式进入演艺圈,该剧在当年获得第一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优秀单剧本奖,但初登荧幕的她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成就经典

1983年,通过杂志看到了电视剧《红楼梦》剧组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演员的消息,在毕彦君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一张照片,照片背面抄着曾发表的小诗《柳絮》,因此获得了参与面试的机会。

1984年,参加《红楼梦》剧组在圆明园开设的演员培训班,经过为期3个月的培训和考核,获得出演女主角林黛玉的资格。

1986年年末,拍摄了三年多的古装情感剧《红楼梦》杀青;拍摄期间,为了演绎角色,陈晓旭在剧组长期节食,一米六几的个子只有70多斤,饿得受不了也只是买点水果吃;拍“黛玉抚琴”时,对古琴一窍不通的她坚决不用替身,从中央音乐学院找老师求教。

1987年春节,《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试播6集;同年5月2日,36集《红楼梦》正式开播,“87版《红楼梦》”成了经典的代名词,大众的观感一步步塑造起它在中国影视的江湖地位;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也被媒体称为“最完美的林黛玉”,尤其是在她去世后更是被人们感叹“似乎是在以自己的命运演绎林黛玉”;对林黛玉的演绎为她争取了更多机会,同年,参演徐娅、林达信主演的民国情感剧《家春秋》,在剧中饰演内敛而忧郁的女主角梅表姐;为了区别演绎“梅表姐”和“林黛玉”两个角色,陈晓旭下了不少功夫。

稳定发展

1988年8月,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消夏晚会”,并现场演唱邓丽君的《我一见你就笑》;之后,又与沈琳、邓婕合出一盘卡带,将该翻唱曲目收录其中。

1989年,为了解决北京户口,经马国光推荐正式参军,并到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演员,期间她只在部队里进行演出。

1990年,首次饰演农村女孩,在高强执导的年代剧《黑葡萄》中扮演心地善良、为逃避买卖婚姻只身来到豫南矿区的四川姑娘细妹。

1991年,主演人生唯一一部电影作品《残酷的童话》。

2003年12月7日,参加央视谈话类节目《艺术人生》特别节目《红楼梦再聚首》,这次采访也是她生前与《红楼梦》剧组的最后一次聚会。

其他经历

商界生涯

2006年,自1991年进入广告业界,经过15年的发展,世邦广告公司已成为一家年营业额近两亿元的4A广告公司。1999年-2003年,公司连续4年获得中央电视台优秀广告代理公司称号,2004年获得中国生产力学会颁布的“中国十佳诚信广告机构”和“中国十大策划专家”称号,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人中国案例”品牌策划金奖。

担任制片

2001年,以其公司的名义邀请郑大圣执导,演员达式常主演,投资拍摄了一部“中华传统道德教典”——电视剧《了凡四训》;该剧为佛教题材,属于公益性质,播放不收取任何版权费。陈晓旭出家后,《了凡四训》DVD供不应求。

2005年,捐制三维动画《佛说阿弥陀经》,因技术困难,直至去世该作品尚未完成;为了纪念她并兑现承诺,后在他人的资助下历时6年制作完成,于2011年10月向全球发布,影片一推出即受广泛好评。

2006年,首次担任制片人,参与年代剧《红衣坊》的制作;该剧是中国内地第一部反映制衣家族的电视剧,也是她参与投资制作规模最大的一部电视剧,为了保证影片质量,陈晓旭亲自把关选角。同年,投资拍摄电视连续剧《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作为公益慈善作品宣传中华传统文化。

陈晓旭皈依佛门皈依佛门

陈晓旭学佛由来已久,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听到了净空讲解的《无量寿经》,颇受触动,后来陈晓旭直飞至新加坡拜访净空,并与妹妹一起皈依。2004年陈晓旭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1999年,我的经济状况已经相当好,但不知为什么,仍然觉得不快乐。后来有人介绍我去学释迦牟尼佛的教义。这改变了我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现在,我以阅读佛经《无量寿经》开始一天的生活。在晚上我读另一部佛经。平时工作,我在午餐休息的时间做30分钟冥想。”“如果我们为自己和家人积攒物质财产或者赚取个人财富,我们可能并得不到满足感。但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来为别人创造更多的利益,这就是佛对我的意义。”

2007年2月23日(正月初六),陈晓旭在位于长春宽城区奋进乡新月村的百国兴隆寺举行了剃度仪式,落发出家,法号妙真。这一举动让世人感到震惊,许多人无法理解,一时间舆论媒体一片哗然。

2007年2月27日,中国科技财富报刊登了妙真法师出家声明,她说“不惑之年终于走出了我人生最重要、最正确的道路”“出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更积极的人生选择。通过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使我认识到,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智慧教育。通过多年的学习,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佛法的广大利益。我愿向净空法师学习,为佛教育奉献我的终生。在家修学总有兼职之感,出家修学更能专精一门深入,这也是古大德求学之道。”对于病症一事她说“实无大碍,不过是近日身体稍有不适而已。正如佛法所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我相信只要能以清静心正确修法方能转变境界。就像纪录片《山西小院》里所纪录的那些人们一样,还有钟茂森博士的同学,他们都曾身染重病,通过佛法的清静修行,用自己的愿力、意念,转变了境界。”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也于3月8日在深圳一个佛教道场出家。

陈晓旭生活照
陈晓旭
女演员
英文名
Chen Xiaoxu
别名释妙真
国籍
民族汉族
籍贯辽宁鞍山
出生

1965年10月29日

逝世

2007年5月13日(41岁)

职业演员、企业家、比丘尼
语言普通话
教育程度鞍山市胜利小学毕业
鞍山市第十五中学毕业
宗教信仰佛教
配偶毕彦君
1987年结婚—1988年离婚)
郝彤
2001年结婚—2007年结束
出道地点鞍山话剧团
出道日期1983年
代表作品《红楼梦》
著名角色林黛玉(《红楼梦》)
活跃年代1983年-1991年

个人生活

家庭

陈晓旭出生在黎明时分,因此父亲陈强为其取名晓旭;出生不久遇上“文化大革命”,陈强被打成“反动”,邻居见了她们母女总是躲得远远的;人们的淡漠让年幼的陈晓旭感到心寒,孤独的她进而迷上了读书。“文革”结束,陈强恢复了自由,但陈晓旭的性格变得极其内向,非常胆怯,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陈强为此多次试图改变她,但终究徒劳;陈晓旭虽然胆怯,但她乖巧听话,很懂礼貌,甚至因为过于听话而让父母心疼。

婚姻

陈晓旭有过两段婚姻,在鞍山话剧团工作期间,结识了第一任丈夫丈夫,推荐她进“红楼”的同事毕彦君;在拍摄完《红楼梦》的1987年与毕彦君领取结婚证,走入婚姻后两个漂泊在北京的年轻人摩擦越来越多,最终心平气和地结束婚姻。

1991年,导演郝彤找到陈晓旭,希望她在自己的毕业作品里面扮演一个角色,拍完戏后又经常找理由约见,最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后来他们一起投身广告界,从最艰难的打拼开始,到最后拥有了亿万家产,可谓是一对共患难的夫妻。在陈晓旭出家之后,郝彤也在深圳剃度出家。

人物逝世

患癌初期

陈晓旭大概是在2006年4月、5月去医院检查得知自己罹患乳腺癌,晓旭的姑姑2006年五一的时候给晓旭打电话,当时她要姑姑多保重,姑姑感觉这话跟平时不太对劲,后来晓旭的丈夫郝彤直接告诉了姑姑,晓旭是乳腺癌二期。而且晓旭要姑姑保密,一定不能告诉父母。晓旭父母知道的时候,她已经有一条腿不能动了,已经很晚了,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腿上了。

虽然从晓旭被确诊患乳腺癌的第一天起,家人就不停劝她采取积极的治疗方式,凭当时晓旭的身体状况,她的病是可以医治的,但她却拒绝了治疗,拒绝了痊愈的可能,选择了出家,父亲劝她去治疗,劝她动手术,但她说:“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是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选择死亡。”陈晓旭知道净空法师他们希望能培养一些年轻的、真正弘法的人才,因为他们看到中国的儒释道在全世界都缺乏师资,真正好的师资都没有了,所以想培养至少10人,儒释道都要学。师父认为儒释道现在没有传人了,这是很不好的现象,所以他们提出这个意思,陈晓旭和丈夫郝彤便想参加。陈晓旭决定出家后的第二天,师父打过电话给她,跟她说:“我们现在非常需要人才,国家也需要,民族也需要,全世界也需要,需要弘法的法师,你真有这个愿望,那就无量功德,是桩大好事情!”没想到她先生也要出家,师父说:“好,一起来。”

最后的日子

2007年5月13日6时57分陈晓旭因乳腺癌在深圳圆寂。

2007年5月16日其亲属遵照陈晓旭遗愿,成立陈晓旭慈善基金会,始创基金为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医疗及其它慈善事业。

纪念活动

2007年5月17日中午12点在深圳殡仪馆举行陈晓旭的遗体告别仪式,13时15分左右被送去火化。周岭说:“再也选不出像她这样的林黛玉了。”

2007年6月1日,陈晓旭的追思会在北京大观园举行,其家人、朋友,原公司职工及1987版《红楼梦》的主创人员共计400多人到会。欧阳奋强、周岭、邓婕、张莉、吴晓东等《红楼梦》剧组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上台表示了深切的怀念和哀悼,周岭还写了长达百字的挽联,红学家冯其庸、周汝昌亦送来悼词。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也派代表表达哀悼之情。

人物评价

陈晓旭的演艺生涯甚短,一生只主演了两部戏,即《红楼梦》和《家春秋》。

1987年版《红楼梦》刚播出时,陈晓旭的林黛玉还是有不小争议,但在二十年后却得到了极高的评价,对此红学家周思源的看法是“中国文学不同于西方文学,其多用白描,很少有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所以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但在陈晓旭之后,很多人慢慢认定了林黛玉就是她。”而另一位红学家则表示在气氛浮躁的当下环境,能够深刻理解林黛玉的演员很少,在演绎上要超越陈晓旭很困难。

另外,陈晓旭的早逝也无意之中契合了原著中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使人感悟到人生的戏剧化。有评论家如此说“我宁可相信,陈晓旭生命的陨落,才成全了她的完美,因为“她是上帝精心制作的一件艺术品,俗世的生活她不快乐,于是上帝就将她收回去了”。

陈晓旭眉梢里藏着幽怨,气质中蕴含愁思,她的表演体现出了《红楼梦》原著中林黛玉的迷离和柔弱(新华网评)。

陈晓旭把林黛玉演绎得凄凄惨惨切切,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俨然是林黛玉的翻版(《第一时间》评)。

陈晓旭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是一个才女。陈晓旭在电视剧《家春秋》中塑造的梅表姐和她演的林黛玉没多大区别,都是异常柔弱、忧郁的样子(《南方都市报》评)。

陈晓旭14岁时所写的诗作《我是一朵柳絮》很朴素无华,让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她宁静的心灵。陈晓旭接受采访时,一举一动很像林黛玉,瘦弱的她手抚着胸前的辫梢,恬静、秀美间有种淡淡的忧郁(《华西都市报》、唐其才评)。

当年《红楼梦》的众多演员中,真正不可替代的角色,也就只有一个林黛玉。林黛玉的成功是不能完全依靠演技来诠释的,林妹妹一角是必须演员真的具备一些黛玉的气质才能靠谱的,这也是陈晓旭之所以能够演绎林黛玉成功的原因,恐怕很多年来影视版的林黛玉不算多也不算少,只有陈晓旭算是接近大多数人心中的那个标准。(搜狐娱乐评)

古典的面孔,齐腰的长发,瘦削得似乎弱不禁风。当她默默地望着你时,那眸子里又分明满含忧郁——这就是林黛玉,也是陈晓旭。当她一遍遍地映入观众视线时,人们也分不清,那个满含忧郁的女孩儿是林黛玉,还是陈晓旭。(《沈阳日报》评)

人物作品

文学作品

  • 回忆录:《梦里三年》
  • 诗歌:《梦里三年已是秋》、《柳絮》、《给十七岁》、《无题》(2首)、《石竹》、《幽兰》、《小麻雀》、《人淡如菊》

影视作品

  • 1982年 鞍山电视台《家风》 饰演 刘大妹
  • 1984-1987年 中央电视台《红楼梦》 饰演 林黛玉
  • 1988年 上海电视台《家春秋》 饰演 梅表姐
  • 1991年 北京电影制片厂《黑葡萄》 饰演 细妹
  • 2001年 电影《了凡四训》
  • 2006年 电视剧《红衣坊》(制片人)
  • 2008年 电视剧《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制片人)
  • 2011年 动画短片《佛说阿弥陀经》(制片人)

话剧作品

  • 《聂小倩》 饰演 聂小倩
  • 《畸形人》 饰演 孙小青
  • 《好伙伴之歌》 饰演 微微
  • 《白毛女》 饰演 喜儿

发表回复